网上问个医生多少钱合适?
我一直觉得,医疗行业的一些乱象,比如乱开药和检查,与医疗服务价格,尤其是体现医生专业价值的诊疗服务的价格,被政府管制且明显压低有关。
开一间遵循循证医学理念,让医生靠专业能力来实现价值的诊所,是我出来创业最初的想法,只不过后来阴差阳错先做了怡禾的线上咨询平台,后面才开了诊所。
转眼间,怡禾线上「问医生」服务已经上线3年多了,向几十万人提供了咨询,也收到了十多万个评价,这些评价98%以上是5星好评,当然也收到过一些低星差评。
这些差评里,有的确实是医生的回复存在专业问题,有的是医生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问题,但也有一些是对医生的咨询价格不满的。比如曾经有医生收到过下面这个评价。
因为觉得公立体系的这种定价方式不合理,所以在运营怡禾的时候,我对医生咨询定价问题也有过思考。
那时大部分同类咨询平台是限制定价的,很多是统一10-20块钱,在我理解这和公立的体系没什么区别。那到底多少钱才合适?
服务价格自然和服务的价值有关,就这项服务而言,医生需要阅读用户的提问信息,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分析,然后给出建议,建议的可靠性也和医生的水平和平台的质控有关。
怡禾对上线医生要求很高,要求是在三甲医院工作满5年,有循证观念,服务意识好的医生。
怡禾的质控也很严苛,要求医生的回复尽量做到有据可循,自己不确定的问题要查证后再回答,给出意见时要有依据,而且要尽量详细。要达到这些要求,3次交互下来,医生需要写几百,甚至几千字,耗费要几十分钟,有的甚至1-2小时。
由于医生的专业不同,工作时间不同,学术背景也有些不同,而且随着在平台服务时间的增加,服务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,所以要平台去评估医生的咨询价值然后定价,我觉得很难做到公平,所以我们最后的做法是遵守市场原则,把定价权交给医生自己。
在一开始,怡禾的咨询量不大,有的医生上线一星期也就一个咨询,医生的碎片时间闲着也是闲着,哪怕便宜一点医生也愿意接单,所以在一开始的定价大部分是30元左右。
由于质量控制做得特别好,口碑慢慢传开了,医生的咨询量也逐渐增多了,很快有的医生咨询单多到接不完了,再加上质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医生在单个咨询上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越来越多,医生慢慢涨价也是自然的事,到现在,怡禾医生咨询的均价是80元出头。
这个价格从患者的角度看,可能会觉得贵,毕竟医院挂号面诊才十几块,但在现在这个价格下,医生也并不愿接很多单,因为担心回复不及时,或者单多了不能回复仔细,影响用户体验,然后收到低星评价,或者被质控谈话,所以除了皮肤这些比较高效的科室,绝大部分医生一天也就接2-3个咨询,而且经常有医生周期性关闭咨询歇一阵子,问原因都说在怡禾做咨询很累,每次收到评价都提心吊胆。
其实可以理解,相比于在诊室里看病,网络咨询看不到人,需要想到的问题更多,需要问的信息也更多,讲解也要做到更细致,做完一个咨询回复几百几千字,就是按普通稿费标准来算,80多块钱也是很便宜的,更何况还是专业人士针对具体问题做的专业分析和建议。只不过大家习惯了便宜的挂号费,对比起来容易觉得贵。
站在患者的角度,从30元到现在80余元,觉得越来越贵也是正常的,但对于那些可以在网上解决的问题,去医院的话,要坐车或开车过去,停车,挂号排队,看病排队,缴费排队,可能排队大半天,最后在诊室里和医生说话就几分钟,虽然挂号费可能更便宜,但最后可能还被开了很多可以不用的药,耗费的时间、精力和金钱,应该会更多。
网络咨询有它的局限性,比如不能亲眼看到病人,不能触诊,不能做检查,对着急的、复杂的问题很难判断,所以它永远替代不了面诊。
网络咨询也有它自己的优势,除了更快捷便利,怡禾的医生是筛选出来的,都是临床经验丰富,认同循证医学理念的医生,他们能收到的也只有咨询费,不用担心他们因为其它利益而做不合理的推荐,如果推荐没有循证依据的药物或治疗,现在还会被系统监测到,而且在网上回复的每个字都可能会被截屏分享出去,面对这种压力回答也会更严谨。
对于身处医疗不发达地区的人来说,在这里你可以问到全国知名医院的医生,甚至可以问到国外的医生。对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,通过网络做出比面诊医生更准确的判断也不是没有可能,比如《我和肿瘤君的故事》的那个用户的经历。
那在网上问个医生多少钱合适?是不是网上问医生应该更贵?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依然回答不了,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价值判断,所以还是交给市场那只无形的手去确定吧。
而且市场的手一直在发挥着作用,比如大部分科室都有50元左右的医生,判断起来比较快捷的皮肤科,均价也比较低,50元左右的医生很多。我相信市场更能知道多少钱合适。
如果你没有体验过网络咨询,有需要时可点击下方按钮体验,可以问孩子的,也可以问大人的,不用排队,也不用欠人情。如果体验过觉得好,也欢迎推荐给朋友。